浏览7次 4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4 09:13:12#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研究生导师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全面了解其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实际状况,每学期至少与研究生交流二次,对其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相关部门。”“研究生导师应按学校要求做好研究生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安全保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毕业从业教育等工作。”“研究生导师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参加研究生相关的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 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主导,导师责任制是基础。为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控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落实导师责任制,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选聘及其职责的规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岗位聘任考核实施办法》等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硕士研究生导师担负着全面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工作及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尤其应以科学研究为主导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条 导师有权利和义务参与本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参与制(修)订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条 为保证培养质量,导师在一个年级中负责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得超过5人。导师须定期(每两周一次)和研究生见面,了解其情况并进行指导,有重要问题及时向导师组或学院汇报。
第五条 导师应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
1.新生入学后的60天内,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指导其制定有利于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个人培养计划;
2.指导学生选课,定期了解其课程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指导跨专业硕士生补修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3.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及学术论文写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人科研工作,对学生的优秀论文和研究成果给予评价和积极推荐;
4.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定期作专题学术报告,参与其学术讨论;
5.定期检查指定书目的阅读、实习实践及其它培养环节的实施。
第六条 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并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各教学环节的任务。
第七条 在指导毕业(学位)论文方面,导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在导师组参与下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
2.具体指导学位论文的写作,认真修改并最终审定论文;
3.据专业学术的基本要求,决定是否向答辩委员会推荐论文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导师要参与研究生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考核、就业推荐等工作:
1.在学术道德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献身国家建设事业的精神;
2.对学生在校期间办理请假、结婚、出国、休(停)学、退学、延期等事宜进行审核批准,之后,学生方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相关申请;
3.关心学生生活,尽可能地为其推荐或提供“三助”岗位,并协助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推荐就业;
4.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与学院一起做好对研究生的各项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
5.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奖惩等提出实事求是的意见,在学生思想总结、学年鉴定及毕业鉴定中,对其政治思想表现提出如实评价。
第九条 导师应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和掌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总结交流经验,创新培养模式、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
第十条 导师出国、外出讲学、因公出差等,须落实其离校期间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离校半年以上,除按学校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外,还应事先经学院同意,将此期间的培养方案送研究生部备案;离校一年以上,应有其他导师对其学生代管,报学院审核签署意见后,送交研究生部,报分管校长审批。导师在审阅学位论文或研究生论文答辩期间,原则上不得离校。
第十一条 导师应认真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过程记录表》,对研究生的全面培养过程做好完整、详细的记录,定期向所在学院汇报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并自愿接受学校和学院对本人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
第十二条 对按要求完成指导工作任务的导师,学校按标准计工作量;对于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成绩显著的,在各种评优或奖励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对于违反导师职责,袒护、包庇研究生违纪、违法行为,或由于导师失职造成研究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等,学校将视问题情节轻重,给予核减工作量、通报批评、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直至纪律处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校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 一、前言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 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
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
三、博导都“导”些什么?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 - 其实上研究生主要靠自觉,要是你不问,导师也不会天天关心你的进度,你有问题和他一起讨论,然后给出意见,也就是这样.然后不知道你们学校的毕业条件是不是需要第一作者文章,如果需要的话,帮你修改论文,这也是它的任务,就是这样.
- 哈哈,一般都是这样啦!
研究生是学习能力的时候,更多的是实践的经验,导师一般都是这样的!
还有看你是什么专业了 - 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
- 3. 提供资源支持:导师可以帮助研究生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源,如文献、数据、实验设备等。同时,导师还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扩展视野和掌握最新研究动态。4. 提供指导和反馈:导师应提供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导师可以与研究生每周或每月定期讨论研究进展,并提...
- 1、确定研究方向:导师和博士研究生首先需要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这通常涉及对现有文献的回顾,以了解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2、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方向,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共同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时间表等。3、指导科研工作:导师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
- 导师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将学生退回研究生院或退学,甚至可能让学生延期一年毕业。研究生应当明白,导师可以不需要你这个学生,因为他们的理由充分,而你若无故消失一年,上报研究生院后,学籍可能会被取消。你同样可以选择离开当前的导师,但若不想毕业,仍需要这个学位证书。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 二是强化导师学术指导,建立师生定期沟通制度,及时关注研究生学业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研究生克服困难,坚定学术志趣,培养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和勇于探索的品质。三是加强教学质量反馈,面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关系动向,加大对导师行为失范的监督和惩戒力度。2018年,教育部深入推动实施“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