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管理者而非MBA》有感

读《管理者而非MBA》有感
浏览4次 1个回答 更新于 2024-03-29 00:20:46#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管理大师明茨伯格教授花费了4年撰写、15年发展、35年思索的一本经典著作《管理者而非MBA》,教授把高高在上的MBA们(随着越来越多MBA的出现,这一现象早已非比当初了吧?)直接打入了地狱,他甚至提出了一个令很多MBA毕业生们崩溃的观点:企业不应该雇佣MBA毕业生,因为教室和课堂无法培育出企业的领导者。这本书以前所未有大胆的、革新性的思维方式打破了MBA一直以来的神话,分析了现行的MBA教育中的种种缺陷,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引发了整个社会对MBA教育背后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自己是留日的MBA毕业生,也是经营多年的创业者。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思考过:1  MBA招生的过滤条件,当时我读的学校有严格的规定,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必须有管理岗位两年(不是简单的工作经验哦)以上的经验才可报读,即便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总令人不知所措;2 成功的领导人是可以通过MBA学院学习来的吗?

    明茨伯格教授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是整人,更不是把人当机器来控制,也不是把人当羊群来驱赶,而是尊重,平等,新人,合作和分享。这几乎是个理想的完美环境,哪个管理者没有如此的奢望呢?

    接下来我谈谈对这本书中几处最为触动我的点:

    1 商学院和MBA课程的错误有三个:它以错误的方式,培养了错误的对象,造成了错误的结果。“MBA(management by analysis)是这几个词的缩写,表示‘靠分析来管理’,靠分析可以管理吗?管理是只靠分析就能进行的吗?

    管理是什么?是掌握控制团队成员按照领导人的意图行事?还是帮助别人做得更好?那些名校出身的MBA们,是有意要帮助别人做得更好,还是只想让自己做得更好?这些问题让我们更想界定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这么多年MBA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收到热烈的追捧?很多招聘条件上会标注“MBA优先”,仿佛“MBA”是一道闪亮的光,罩在一个哪怕没有足够经验,没有站在更高维度思考行事的人身上,我们只看到了那道光,而忽略了光芒中那个人。

    MBA教育的成果相当令人失望。MBA学生离开工作岗位和管理实践花时间来学习,当他们毕业时便一心想着这个MBA新学位仿佛是一个明晃晃的标签,可以令他们凌驾于其他没有这个学位的同事之上了。过于对标签的追求,反而让拥有此学位的人失去了从实践中磨炼的底气和基础。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底色在那里,MBA的辨识度和认知度促使人们不惜巨资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潇洒的投资。

    这些错误已成一股定势,大部分人对MBA的理解和憧憬,鼓励更多人以高额学费加入MBA商学院的围城里。各地商学院吸引大家蜂拥而至,眼看着名校的MBA学费水涨船高,入学人数也日益增长,可教学的教案多少年几乎不变。现在的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变化太快的现实已经无法用陈旧的MBA教材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来。

    学校有钱不赚吗?学生不冲热浪吗?有需有求的市场,自然支持这样的系统继续运转。这已经不是个体可以思考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2 美式MBA教育过分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成分,而忽视了管理中通过想象力才能达到的艺术成分和通过经验才能达到的技艺成分。有效的管理同时需要这三种成分,不一定以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存在,但三者之间相互需要支持以趋于平衡的状态呈现。

    其实不仅美式教育如此,在美式教育引领的MBA风潮中,无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都很难将通过想象力抵达的艺术成分和通过经验抵达的技艺部分做很好的结合。

    管理到底是不是科学?管理算不算艺术?管理该如何界定?好像又回到了第一个部分,走进一个错误的轮回里。管理的魅力就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或者即便有了统一的标准也很难统一地去实施,毕竟实施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最有灵性的人。

    这令我想起几位著名的管理人,乔布斯,任正非,扎克伯格等,他们都不是正规的MBA学院毕业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明显的人性光辉和令常人敬佩的卓越品质,且在工作和生活中,靠着特有的执着,坚持修炼,将个人英雄主义扩大到整个团队,甚至整个市场。如果想从这几个人身上提炼出所谓管理者的MBA血统,无疑会令人失望,他们无一是靠训练有素的MBA特质来指挥引领或者管理团队的。

    管理像一团迷雾,管理水平的高低难道没有一些具体可以衡量的标准码?真正成功,流芳百世的管理人,哪一个不像艺术家一样,有着独特的气质,和特有的辨识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是重视管理中通过想象力达成的艺术成分,并且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达成特有的技艺,让管理成为一种艺术。

    幸好明茨伯格教授和partners创建了一个新颖的模式——IMPM国际管理实践硕士,致力于改变管理教育的过程,帮助人们成为更有效的管理者,进而成为更智慧睿智的人。教育和实践的结合,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磨合正通往更实用更灿烂的前途。
  • 2 美式MBA教育过分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成分,而忽视了管理中通过想象力才能达到的艺术成分和通过经验才能达到的技艺成分。有效的管理同时需要这三种成分,不一定以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存在,但三者之间相互需要支持以趋于平衡的状态呈现。
  • 读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的《管理者而非MBA》并不容易,尽管是商业教练营的学习任务之一,但依然是前后断断续续了很久,不过终究是带着好奇心读完了(好奇秦玮老师为啥推荐此书以及这本书和其他管理大师的著书有何不同),先把...
  •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说:别去有路可寻的地方,相反,去无路可走的地方,并留下自己的足迹。我想这应该是MBA和管理者的区别。MBA:通过讲座和案例来汲取已经建立的知识;而管理者需要通过实验和练习对主张见解进行应用。管理...
  • 我这么理解作者说的管理者而非MBA,意思是,并非学习了MBA的静态知识,便能用这些知识来应付管理过程,管理者并非MBA学生。而是一个实践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调整,不断地调整。而支撑这个调整和进步的动力,是...
  • 有人说,MBA学了很多烧水的方法、技术和经验。结果到了企业呢,连水壶都找不到。这说起来真有点贻笑大方。这虽然是一句笑谈,但也诱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管理者而非MBA。(1)管理大师明茨伯格对MBA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免费领取国际硕博项目价格表
联系方式 / Contact information 学历/工作描述 / Requirement description
读《管理者而非MBA》有感相似问题
返回顶部
展开
价值4800元实战课免费试听
在职硕博学历提升 / 24小时客服微信S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