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74次 2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5 00:25:12#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准备考研:
1、首先是确定报考专业,因为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和要求不一样。
2、选定报考的目标学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备考。各个学校官网都有硕士专业目录,有的还有参考书目,自己去研究生院和文学院官网看看。
3、如果本科学校有保研名额则可以好好学习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争取拿到推免生资格。 - 如果基础比较差,可以从大二开始准备,但是如果基础还可以,没有必要把战线拉得那么长。推荐应届生文学考研时间安排。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文学考研一共考四门课,两门专业课,以及英语、政治。其中,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根据大师兄和其他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间是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
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寻求帮助得到解决。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也有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段开始复习有点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复习过程中,主要是将专业教材精读两遍以上,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9月-12月中旬
这段时间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有所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炼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启道教育提示,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中药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
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回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复习过程中,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和其他考研的同学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和深化理解。
第四路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
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寻找答案了。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智商,不要打腹稿,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 (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分为认知性的问题,和理解分析性的问题,而且以后者居多。因此,师弟师妹们在复习是时候,决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在弄懂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和理解。也只有融会贯通,对理解和记忆,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真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1、专业课笔记:
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有的专业笔记可以网上买到,或者搜集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或者自己整理(可能没那么系统到位,多对比补充)。
2、专业课历年真题:
最好能搜集全最近五年的真题。经过严密的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3)名词解释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热点问题和热点论文试题:
一般由专业课的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抽取)。一般来说,某专业课的学术领导人,在出题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到考试中去,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公开的秘密。如果事先未读过相关的论文,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导师的论文,特别是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的文章,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 最起码你应该把现当代文学史读熟,西方的中国的都要读,还要多读基本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初鲁迅、郁达夫、胡适等人的文学观、作品等等,一定要多读经典(这个“多”可不是一般的多哦),最后形成自己的系统观点,做题、写论文就是小意思了。如果下定决心就坚持下去吧,反正泡图书馆是毋庸置疑的,除非...
-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
- 最好列一个大纲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的,由那个阶段,到那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挑取典型的作品,读到滚瓜烂熟(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有助于记忆各个阶段的特点。至于古代汉语,就一个方法,就是背,背到睡觉做梦都在背:我有个同学曾做梦在背《长恨歌》。放心,只要背住了,就不会...
- 但是要考普通话等级证书的,我们汉语言文学要考87分,二级甲等才可以!!所以高中学的拼音什么的也可以看看 还有一个写作学,想练练笔什么的,可以看点优秀的散文,参加一些征稿比赛(这是文学院的强项,必须得练)说了这么多,希望你有一个愉快的大学生活嘻嘻,不懂可以追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