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37次 4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4 07:54:05#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作为已经毕业多年的博士,我来说说个人的经历,不一定能够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就作为个案充实这方面的资料吧。
29岁读计算机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33岁按时毕业。当时成家一年,孩子刚出生,每个月学校发生活费900,爱人也仅仅有2k,总计不到3000元,家里没有积蓄。如果能尽快毕业,学校会给一笔安家费,还能正常发工资,收入肯定要好一些。学术理想也有,但现实的压力更大。以上是基本情况,这有助于理解普通博士群体的压力来源。
博士一年级上课,疯狂地看论文、重现论文,看过几篇后觉得有了些想法,和同门交流、找相关文献,发现别人已经做了,没有再写论文的价值,沮丧。阅读论文--->有想法---->别人做了,以上过程重复循环,几乎看不到头。晚上睡不着觉,怀疑自己创新精神不够,不是做博士的人才。
博士二年级论文发表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若第二年不能投出论文,考虑到出版周期,根本不可能按时毕业。看论文--->有想法----->别人做了的过程还在延续。住在实验室,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突然有那么一次,发现这个想法没有人做!做实验看结果,结果不好,调整算法,调整侧重点,勉强能够写出一篇文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脑海中涌现出新的想法,记录下来。透出第一篇文章后,再来看当时的记录,查找相关文献,竟然没有人做!欧耶!就是这种感觉。到了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想法都是没有人涉及到的,每个思考点都让人着迷,恨不得当天就能成文,便于实现后续的想法,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博士三年级,写论文,看论文验证,做实验验证,写论文。如此终于满足毕业条件。四年级整理研究成果,汇总为一篇博士毕业论文,每天写5000字,持续若干天终于交稿。
博士毕业后我曾经总结回顾过四年研究生涯,压力巨大。读博士的人都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大多数博士群体的境况,收入低,家庭压力太大了。其次是反复否定自己的压力,没有什么人告诉你怎么走路,只有自己不断地摸索。在博士二年级时期,我基本上不再考虑家庭和论文压力,反正就在那里,愁也没有什么用,就像大家所说“道歉有用,要警察做什么”,全心沉浸在学术中。
关注当下,唯有如此才能绝处逢生!
献给每个为博士奋斗的年轻人。 - 有人研究过。总体的情况不是很好,因为有专家表示1/3的博士生都有一些心理问题,而且他们有些人已经抑郁了。
- 当然有关注了。这些高学历的人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因为高处不胜寒,平时压力特别大,总是特别的焦虑。
- 有研究,总体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因为他们的压力非常的大,所以很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 博士毕业后我曾经总结回顾过四年研究生涯,压力巨大。读博士的人都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大多数博士群体的境况,收入低,家庭压力太大了。其次是反复否定自己的压力,没有什么人告诉你怎么走路,只有自己不断地摸索。在博士二年级时期,我基本上不再考虑家庭和论文压力,反正就在那里,愁也没有什么...
- 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长时间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困境使得博士生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例如,《南都周刊》报道的44岁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因不堪压力猝死,引发了社会对博士生生活质量的关注。他们不仅要面对论文发表、经济压力和就业难题,连基本生活保障都难以保障,这无疑影响了科研创新和个人发展。在博士生的...
- 中国博士毕业生已成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关键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数据显示,留学中国的博士生在留学群体中占据重要位置。回国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在企业界,对博士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需求日益增长。4. 中国博士国际地位 中国博士教育和博士研究生的成就受到国际关注。
- 在博士阶段,确实存在辅导员。然而,博士生数量通常较少,因此可能与研究生共享同一辅导员。具体安排因学校和学院而异。尽管如此,博士生依然属于学校的学生群体,并且在日常事务上可能需要辅导员的协助。辅导员在博士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提供学术建议,并确保学生遵守学术规范。
- 另外学历越高,压力也是越大,也越容易抑郁焦虑,博士生的群体当中,比研究生的更突出。高学历的人群是我国的人才, 国家花了这么大的心血培养他们出来,不能因为到了关键时刻而让这些人才发生意外,因此重点关注这些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抑郁焦虑问题?其实抑郁焦虑问题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