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281次 5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5 13:21:56#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第一个问题柳教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已经分析了
第二个问题:
信息化八大失败典型分析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到底在那些不幸的信息化项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酸和无奈?"独家策划"栏目记者组长期广泛搜集信息化失败案例,并深入挖掘其后深藏的症结所在,总结出八种信息化项目失败类型,问题集中于软件产品、客户、厂商三个方面。
调查显示,由于软件产品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产品不成熟,软件厂商现炒现卖;其次国外软件产品本土化不到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其他的基本源于产品不匹配,客户小脚穿大鞋。
由于客户自身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数量不少。客户朝令夕改决策不稳定、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脱离现实、内部关键管理人员更换,是造成此类失败的三种类型。
来自软件企业的因素也很重要。最主要的影响是来自软件企业实施能力不强,或者是来自软件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八种类型的内涵,我们精心选取了经典信息化失败案例。出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部分企业的真实名字。最后,我们统计了各种失败的易犯和危险程度,以引起各位读者的警觉。相信这些内容能给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一些启发。
一:现炒现卖
失败理由
使用不成熟的产品、赶时髦,是信息化一大忌
点评
转炉瓜子、糖炒栗子,当然是热乎出锅的好。但是上信息化系统,要赶时髦,您还是悠着点儿吧。不成熟的产品成为国内信息化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叫成熟产品?只要有一个成功案例的产品就是成熟产品!"某国内大型软件公司CEO的这个经典观点为人们所传颂,其中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不提也罢。PDM?我们做!PLM?我们也做!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企业居然一夜间全成了万能公司。而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等环节的软件产品只能给客户带来悲剧。
二:小脚穿大鞋
失败理由
产品不匹配,再好的系统也带不来成功的信息化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肉类加工是个作坊活儿。但像双汇那样,把"杀猪卖肉"做成一个大产业,达到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在国内还是绝无仅有。
双汇集团拥有40多个子公司,7个生产基地,80多个销售分公司,上百家办事处,200余家连锁店。随着业务不断扩展,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越来越难掌握。过去分支机构和连锁店的订货、退货等业务主要靠传真和电话传递信息,总部和配送中心的生产计划、备货计划、发货计划等通过手工汇总统计来完成,工作量极大。几十家分店已经有70多个人在忙活,如果按照双汇的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2000家分店,得要多少人统计数据?而且数据缺乏准确与及时性,经常发生有的店已经没货可卖,而有的店却有余货不得不晚上拉回厂家的情况。全国各地的库存状况、费用状况及应收账款等重要数据无法及时掌握,造成整个分销渠道管理混乱,丢货、串货、账实不符等现象相当普遍。
无奈之下,双汇集团向信息化求助。
1999年,经过招投标后,双汇集团与国内一家知名的ERP公司签约。该ERP公司经过调研后,系统采用C/S结构,在数据同步问题上,设立Modem池,一天同步一次或两次。可是事实上,双汇有100多个办事处,几十个分公司,200多个连锁店,如果每个门店都要装前台,要装一年才能完成,费用大不说,实际操作也是有困难的。而且,如果系统要升级,还得每个门店跑一回,万一前台出点故障,就是去那调试也是不现实的。
系统设计还有一些其他的缺陷,比如它对计算机型号有要求-双汇当时的计算机就都成了摆设,门店和数据库不能真正实现数据同步-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销售状况,无法做出快速响应。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该ERP公司试图进行修改。可是一旦真的开始修改,ERP公司就发愁了。因为双汇的模式非常特殊,他们既是集团化运作,同时又独立核算,下属有属于工业的生产厂商,又有属于商业的直销门店,又有代销方式的批发商,因此系统复杂,还要能形成模块,可以随时升级。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部分职工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有限,还要求软件能够易操作,好管理。那家ERP公司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任务,只好交白卷走人了事。
双汇从第一次信息化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了第二次信息化之旅。采用J2EE平台,B/S四层结构;ERP软件采用了"一次编码、到处运行"的纯Java语言编写,可以在主流硬件环境及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实现了跨平台应用;双汇集团真正实现了内外数据共享,协同商务,工业与商业一体化。
点评
杀鸡用牛刀,那是大材小用,不过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要是搁在信息化领域,如果小脚穿了双大鞋,那可就走不动路啦。
由于对信息化项目的不了解,信息化项目中产品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产品不匹配而造成的信息化项目失败比比皆是。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大鞋既要花不少银子,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伤筋动骨,可不是一件小事。双汇集团的案例或许能够给您一些启发,无论是小脚还是巨足,只要找准了自己的尺码,信息化就能带企业行万里路。
三:水土不服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本土化是洋ERP要过的第一关
2002年6月,号称"中国ERP第一案"的北京三露诉联想案在经历了15个月的马拉松式审判之后终于有了定论:用户方(北京三露厂)"退货",实施服务方给付用户方200万元人民币。
1998年,北京市三露厂感到原来的财务软件难以适应大规模企业的管理,并且需要将财务、采购、库存等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决定上ERP。3月,三露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元,有职工1200多人。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却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 确生成等问题,进而出现了"婚变"。
与其他ERP案例的开始大同小异,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当时是瑞典Intentia公司的独家代理。在接下来的实施阶段,出现了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操作界面和表单中有英文出现,致使员工难以使用;其次,系统提供的后台报表和数据采集的方式不符合国内财务制度和需求习惯;第三,软件实施商对软件不熟悉,没有按照软件厂商标准流程和实施方 来实施。
当时MOVEX在中国没有支持机构,而且没有本地化的强有力研发的支持团队。后虽经过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性的本地化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2001年7月,项目失败。
合作的结果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此案大量地涉及了技术问题,而且合同签订不严密不规范,在争论中双方无法说清ERP验收标准。计划书上没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每一次业务修改双方负责人也没有签字,这些问题其实都暴露了技术项目管理人的法律认知缺失及实施经验的严重匮乏。
第一次实施ERP失败8个月后,北京市三露厂开始了新一轮ERP选型。2002年5月北京市三露厂ERP项目第一期工程通过验收,ERP带来的效益逐步显现。
点评
ERP不是服务器,需要实施,需要本地化。
当时的Intentia不了解国内情况,只用一个代理完成所谓的实施任务,对很多国内问题没有意识到或也没机会意识到,无论是国内企业的管理实情,还是国内财务制度,根本不清楚,导致好东西到了新地方就水土不服,是项目失败的关键。
直到今天Intentia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而三露厂后来和合佳的配合,证明三露是一个对信息化有认识而且有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彼时的产品还没有足够的本土化。
四、朝令夕改
失败理由
客户决策不稳定使得信息化
项目无所适从,最终走向失败
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年产值2亿多美元。1995年3月,该公司从某软件公司购买了一套在当时算是比较不错的ERP软件,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项目实施,取代公司原有的、已经过时的MRP系统及其他管理软件。
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包括所有高层主管和主要中层主管在内的指导委员会,由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具体负责整个项目,并由IT部门技术人员和公司各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组成了多个相关的实施小组。表面上看,该公司ERP项目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计划了足够的时间。应该说项目能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但到了1995年11月,项目的进展却大大地落后于预定的时间,要在计划的1996年3月投入使用已经没有可能。
IT部门的负责人告诉公司,这种状况是技术力量不足所导致的。由于软件需要修改的地方太多,于是公司决定再多请一些技术顾问,同时缩小软件修改范围,并把投入使用的时限推后了3个月。
此时项目的咨询顾问对公司的感觉一个字,就是"乱"。大家都在忙,却又只是各忙各的。各种会差不多天天开,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顾问意识到,这个ERP项目的问题远远不只是技术力量不够或软件修改难度大,而是来自用户的多变需求。
该公司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计划,并且实施方法总是在摇摆不定。差不多每个部门都对软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修改要求,并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肯定。大家都认为,新系统应该具有他们想要的任何功能,所以公司就决定根据自己需求定制软件,但问题是很少人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以及自己公司的能力和时间上的紧迫性,后来虽然被迫缩小了软件修改范围,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计划给项目造成的影响已经难以逆转。
来自领导层的问题使得客户需求毫无方向。上面的领导层只会空洞地发号令,下面也缺少真正能领导ERP实施的技术骨干。到底什么需求才是真正有效的需求根本没有人去判断。
这种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1996年8月,此时,项目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投入使用遥遥无期。这时,该公司突然雇了一个新的IT部门主任(原IT部门主任自己宣布退休)。大家都传言,这个项目要有大的变动,整个项目组人心惶惶。果然,刚进9月份,公司就宣布项目停止,IT部门的几个中层主管被解雇。
点评
今天是砸锅卖铁也要信息化,明天却畏畏缩缩要收山不干。今天要一步到位,明天改主意了,想要分步实施。这种朝三暮四的客户也未必碰不得,只是无论是软件厂商还是实施顾问的第一件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客户明确自身的需求,一旦决定,绝不轻易改变。否则,客户朝三暮四、犹豫不决带来的后果是两败俱伤,无论是经济损失还是名誉损失,都够受一阵子的。
五、跑了和尚垮了庙
失败理由
来自软件企业的风险,客户怎能抵挡得住
点评
高科技企业也是高风险企业,这些站在风头浪尖的新公司对于最新的资本运作手法、企业经营手法总是勇于尝试。可是他们面临着的又是不够成熟的产品,不够稳定的客户需求,还有不够规范的市场,要想找一个完全没有风险的软件厂商,难。可是对于信息化项目而言,哪家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长期合作伙伴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发自肺腑的真需求。
无论对于哈药还是IT厂商,1000万元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在ERP实施过程中,由于软件公司倒闭或并购重组导致项目停顿或停止的案例纠纷不断。ERP是否成功,不完全决定于技术。软件公司方导致的项目风险如何规避,谁来负责?在软件企业的并购大潮下,被并购公司曾实施过的项目又由谁来负责与继续维护?
六、失落的乌托邦
失败理由
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只能再造海市蜃楼
北京吉普最早的网络化建设是从1985年开始的,当时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ARCnet企业级网络,并把它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和基础。随着局域网技术的飞速发展,ARCnet网络无论在传输速度、传输协议,还是在网络扩展、升级能力等方面都大大落伍了。
为保证公司网络能成为MIS、CAD/CAM等系统可靠和稳定的集成平台,公司在1996年对旧网络进行了彻底改造。新网是100/10MB交换式快速以太网,AT&T布线,从计算机中心铺出的8根光纤连到了公司各主要车间和办公楼。全厂600余台微机,大部分为586以上PC。通过64KDDN专线及网对网、点对网、点对点的通讯系统,实现了公司与国际互联。用拨号方式还可以进入克莱斯勒公司远程通讯系统,查询和传输产品和销售数据,同时在Internet上建立公司主页,使公司逐步走向世界。
高规格的硬件投入暗示了企业对信息化寄予的深厚期望。而与高规格的硬件设施不匹配的是,北京吉普的ERP建设从1993年开始,但却一直没有用起来,2002年才重新开始调整,预计今年3月份正式开始实施。从1993年到2003年,整整10个年头,北京吉普终于品足了ERP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
1993年,北京吉普购买了美国SSA公司的BPCS软件,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ERP软件。该公司信息化主管对媒体表示,现在看起来当时买这套软件有些超前,本身管理基础没有到位,所以真正上的时候遇到问题。当时没有用起来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内部管理有些问题。最简单但也是最要命的,是各部门的零件编号、产品结构都不统一,为出现信息孤岛,不能协同埋下了隐患。在诸多的管理内因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一套软件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点评
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往往由于脱离实际,只能成为海市蜃楼。而一步到位的乌托邦式信息化规划是很多企业易犯的毛病。
2003年,北京吉普重又拾起了当初没有应用成功的SSA的BPCS系统,但这次的实施却改变了策略。脚踏实地,聚焦核心,抓住问题"稳准狠"地下手,成为北京吉普新的信息化风格。
七、城头变幻大王旗
失败理由
客户关键领导人物的更替,将使信息化项目的战略方向发生改变
1999年4月26日,长虹总经理倪润峰听了近9个小时的汇报,最终拍板确定把ERP作为长虹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品牌的骄子,长虹的一举一动一直备受瞩目。从大打价格战、买断彩管等诸多大手笔市场运作,到轰动一时的换帅风波,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ERP项目的实施也因此成为当时IT圈内津津乐道的实例。但就在2000年7月16日长虹ERP一期正式上线之后,来自各方面的不和谐之音不绝于耳。
据资料显示,长虹于1999年4月26日正式由倪润峰总经理确定实施ERP,同年8月与SAP签定了合同,10月21日正式启动项目实施。2000年5月,倪润峰退居二线,赵勇继任总经理一职,同年7月16日ERP一期上线。2001年4月赵勇下台,倪润峰正式复出。而上面所列业内有关长虹ERP失败的传闻在2001年4月之后便愈演愈烈。
2001年,长虹改革的主题是克服大企业病,集团和股份公司领导班子合并,二级部门由72个经调减、合并、增设为61个,中层干部由337人调整为181人。在ERP实施上,中层管理干部的态度和能力很大地影响了实施的结果,有的部门领导重视程度比较高,实施效果就好,有些部门领导对ERP的理解还不够,实施过程中难度就比较大。内行人都知道,在这种剧烈的变化时期,实施ERP是不明智的。
频繁更替的中高层管理者是长虹信息化失利的症结所在。
点评
今天的长虹虽然因为诈骗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但是长虹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优秀代表,企业竞争力依然不可小觑。不过从信息化项目角度看,长虹却不是常胜将军。在信息化进程中关键任务的更替显然是主要原因之一。即便长虹前后领军人物均视信息化为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重要职位的更替,领军人物无论是自身心态的调整还是对情况的熟悉了解都有一个过程,而信息化建设的最好推进时机则被白白耽误。
八、一知半解的传道人
失败理由
如果实施方出了问题,
客户只能被掩盖在其中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责任有限公司领导对合作方西门子的工作方式很是羡慕。
以前西门子的工作人员来的时候,大箱子里装的都是图纸、尺子和笔等工具,边交流边画图,然后再拿回去讨论。现在他们只需要宽带,就可以通过电话跟在西门子办公室里的同事交流了。如果做好了,信息化好处还真不小。
但是,要把信息化真正提上日程,北重公司的领导们还是对8年前公司的ERP失败经历心有余悸。
一直以来,北重公司就比较重视新技术。早在1996年,北重公司就从各个渠道了解到ERP的好处。当时在国内,了解ERP的人并不多,但是北重公司就非常前瞻地下了决心要上ERP。经过一番选型以后,北重公司选定了国外一家叫EMS公司的产品。当时EMS公司产品在国内由A公司代理并实施。EMS公司的产品在国外同行中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北重的很多国际合作伙伴都是EMS的客户,北重对于上EMS的产品信心十足。
当时在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A公司了解到北重公司势力比较雄厚,因此,为了一口气拿个大单,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可能并不具备实施北重这个大公司的ERP的能力,直接就建议北重公司上了全套的ERP产品。
真正到了要实施的时候,A公司才发现自己对ERP的理解远远不够,根本没有能力把整套ERP实施下来。于是,A公司就跟北重公司建议,只实施进销存算了。
到了这一步,北重公司也没有办法了,只好先实施进销存。可是,真正实施进销存的时候,A公司发现,进销存也并不简单-单是各项指标就有1千多项呢!于是又跟北重商量,只上采购的物料清单好了。到了上物料清单的时候,A公司又发现物料清单也不容易。就这样,这个项目一直拖了一年半,最后不了了之。
全情投入的北重公司此时无可奈何,没想到周密的计划既然败在了实施能力太弱的A公司身上。
而今,重新对信息化充满向往的北重公司,在第二次上ERP之前,慎之又慎。先是请专业的人士来做咨询,然后又请咨询公司来给提建议,最后,内部才开始做规划。现在北重公司的CIO活跃在各个信息化研讨会上,希望这一次的信息化不会出任何问题。
点评
某咨询公司培训顾问时传授的一条重要技巧就是,当客户问到咱不明白的话题时,不说话,微微一笑,是最好的反应。离开客户后再查资料弄清楚这些问题,下回显摆。这样装腔作势自然有道理:既然客户迷恋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那么我就用先进理念砸。
有些时候,实施人员,尤其代理其他公司产品的公司实施人员,对产品并不十分了解。而且,实施人员往往是只了解技术,而企业的管理并没有很多的了解。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信息化项目的失败,因为事实上,信息化只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个手段。
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实施人员的水平。但是,仅仅是依靠实施人员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实施人员才是好的实施人员呢?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怎么才能有明亮的眼睛呢?北重公司后来的做法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尽量地参考第三方面的观点。
真的勇士
每一家企业都忌讳谈起自家的丑事,信息化失败案例也因此在各类资料中尤其鲜见。成功的模式几乎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失败教训的借鉴意义却十分重要。
企业形象的建立,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持续的发展能力说话的。如果企业能够坦诚说出自身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和症结,无疑将有利于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揭开伤疤让大家看的却没有几个。这些愿意将自身信息化失败资料提供给大众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使得其他企业可能少走弯路,他们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第三个问题:
在近两三年,ERP开始为国人所接受,并把它当作企业成功的捷径。然而,结果却是企业始料不及的。据统计,实施成功率只有10-20%。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从用户角度而言,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完善。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所总结的,现在许多系统在基础信息的收集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利用水平还很低;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对于BPR(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和重要性,许多企业还没有充分重视。
其次,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ERP应用的成败并不取决于技术、资金、互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和软件实施,而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这是机械部设计研究院金达仁做出的总结。他认为,企业的自身主体意识表现在:企业能否科学地做出推进ERP应用的决策;能否善于把ERP管理系统工程与企业创新工程实行有机的结合,以提高ERP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科学管理和正确实施ERP项目,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再者,企业自身的管理存在问题。自身的计划混乱使企业不知道自己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是什么,管理中的随意性,有规矩不遵守等现象都阻碍了企业向规范化企业发展。
除了企业自身原因之外,对于ERP实施的失败,厂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国能富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英选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厂商不在理论推广、软件研制、实施服务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做言过其实的广告,使企业失去了对厂商的信任;上全套的ERP耗资大、时间长、收效慢、失败多,使得许多企业不敢轻易引进ERP;尤其有些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将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设计思想强加于企业进行实施,使广大企业面对ERP软件无所作为。
从服务角度看,现在还缺乏专业化的ERP服务业。软件供应商每卖出一套软件,就必须承担一个客户企业的售后服务工作。但是售后服务工作量大,往往需要服务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对于软件厂商来说,由于售后服务负担重,他们销售的套数越多,包袱就越重,以至售后服务成为制约软件厂商发展的障碍。
由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是很必要的。正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潘家轺所说,专业化的ERP软件服务公司不从属于某一个软件开发公司,而是中立的,只对客户负责。它由管理咨询专家和软件、硬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帮助用户选型、分析或进行二次开发。
从咨询角度来讲,咨询公司是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帮助厂商减轻负担,帮助用户重组、规划以及提出有益的建议。但是咨询公司按小时计算的高昂收费常常使企业用户望而却步。最重要的是,咨询公司并没有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尤其一些跨国的咨询公司对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
ERP实施成功要素
怎样才表明企业已成功实施了ERP呢?衡量其是否成功有几个标准:把企业所有的资源,即业务各部分所涉及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资源利用的协调;通过整合使业务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如市场预测和计划。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标准呢?
SAP中国咨询总监刘建指出,具体来说,要保证企业成功实施ERP,首先离不开企业高层强有力的支持。如果企业高层不能清醒认识实施ERP的目的和风险,就不会注入足够资源到项目中,不会投入足够精力参与项目的各种重大决策。
第二,企业业务部门的参与。业务部门的充分参与使项目组有足够的授权,不但可以使项目中问题的决策周期大大缩短,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整体更早做好迎接管理变革的准备。
第三,项目资源充分。大多数企业由于开始没有充分认识到ERP项目的意义,只是投入少数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使项目组在实施中面临极大的压力。成功的企业都为项目投入了极大的资源。
第四,企业与咨询方的密切合作和项目理解。咨询方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它主要向用户提供管理改进的建议、技术支持以及知识传递。
第五,合理期望和明确的项目目标。对第一次实施大规模ERP系统的企业来说,应该制定合理的、需要阶段性实现的目标。而且他们必须认识到实施ERP最根本的成果是把企业资源整合起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第六,内部沟通要充分。顺畅的沟通可以提高问题处理和决策的效率。
第七,充分的用户培训。使用ERP系统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员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或流程。
如何选择ERP产品
企业在选择要上ERP系统之前,一定要确定好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进行系统选型。面对众多国内外的ERP系统提供商,用户除考虑最直接的价格和功能外,Mapics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礼认为,还有很多因素值得认真考虑:
1、投资的比例问题。中国企业往往对于硬件的投资比较注重,而相对忽视软件投资。由于最终面对企业的实际上是软件系统,因此以软件为导向选择硬件是正确的方法,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比例应基本保持一致,甚至软件费用更高
2、不要忽视维护费用和实施费用。没有维护费用,软件系统就无法保持强壮的生命力,因此维护费用是系统保持和业务需求同步增长的重要环节。实施更是保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软件投资的预算中,一定要考虑实施费用
3、软件供应商的服务能力也非常重要。一个成熟的软件供应商所能够提供给企业的不仅是强壮的产品线,更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真正从企业的当前状况出发,并能提供稳定的持续服务能力
4、软件供应商的实施能力、本地化程度、系统扩展性能等也是企业在选型过程中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 我试试来:
社会进步,技术创新。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改变不变了的自然的规率。
回答不了。。。
我在中国电信做过,也有实施ERP。找找中国电信的资料吧 - 问题一:信息共享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分别有着正反面,我个人认为其带来的正面效益应该多于反面效益。因为企业信息的共享能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资源纳入的接口,海纳百川嘛!让更多人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使得公司管理透明化,提高公司内部及外部人员的公信力,解开了以往企业当中的某些神密面纱。让公司内部及外部都清楚我们管理、经营过程当中的优与劣的一面,从而加以改进与提高。当然在我们国内这些市场形为下势必会导致一些技术信息的我漏,从而让许多老板特别是研发总工对这些信息的共享特别的不愿意。但想开了也没什么,你们能做到的人家也可以做到,保密得住吧,其实是保密不住的,若人家想了解你的信息随便找个探子就可以了,所以还不如将其公开化。
问题二:ERP系统实施的好的企业少之又少,做为一个系统它只是一个科学化的管理工具,试问各位管理不符合国情(厂情),它能成功吗,我们只能说这套理论很有道理,很有公信力,很有说服力。但实际运行起来是否能起来作用那就不一定了(可以说肯定不行)。管理要有企业的特色,其含盖了企业的文化、精神。所以这就是ERP系统不能很好得到应用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如果ERP系统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优化,保持其系统优越的一面,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留个节口,可能这个比较麻烦,要有原始代码才能打开软件系统进行修改。所以我觉得还不如各企业自已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制一些软件均留个接口,到时将其连接起来不就是一个很好的ERP系统吗?比较: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物流分配系统、生产计划系统(MRP11)等,到时再整合一下。
问题三:这个问题我在问题二当中有提到,最好能拿到原始代码,或与其签订协仪,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优化适合于本企业的ERP系统(如果一定要上ERP系统的话,我奉劝各位企业老板最好还是不要上的好,我们企业就失败了,一两百万打水漂了)
以上是个人愚见,不是正确答案,一时性起而发。 - ERP不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能源,相反只有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科学的质量提升后才能引进ERP进行完善。。。。。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管理有问题就不能期望ERP带来奇迹,信息管理实在是企业可以控制和支配的工具时引进ERP才能创造奇迹。
- 不好意思,善意提醒.你这么找到的答案恐怕瞒不过老师,小心让你们老板难看.
还是自己想点吧.没有那么难的 - 前几天被老板拉去和他一起听他的EMBA课程,主讲人是台湾的柳中冈教授,课程内容是“信息系统管理”,柳教授留了几个问题作为作业,老板要我帮他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来这里向高人请... 前几天被老板拉去和他一起听他的EMBA课程,主讲人是台湾的柳中冈教授,课程内容是“信息系统管理”,柳教授留了几个问题作为作业...
- 复旦EMBA课程设置全面而深入,旨在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实战能力的企业领导者。课程涵盖了企业领导力、信息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战略管理等核心领域,以及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管理经济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创新思维与方法、企业发展管理等前沿议题。在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中,前沿...
- EMBA课程内容广泛,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领袖。主要课程包括企业决策与战略管理,该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制定长远战略。会计运用管理与税务审计则为学生提供了财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的专业知识。国际商法与知识产权课程则帮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中的法律框架和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创业...
- 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管理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定义、功能、模型、实现技术和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市场的规划、开发及其系统管理和集成管理等内容,同时阐述电子商务与政府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关系以及电子商务的社会与法律环境。策略、规划与营销管理课程主要解决企业市场策略与系统管理,包括跨国经营策略、市场营销管理、...
- 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管理课程是EMBA课程的前沿领域,它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导层和组织行为管理着重于领导力和团队建设,教授学员如何激发团队潜力,建立高效团队。策略规划与营销管理课程指导学员如何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销售目标。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沟通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