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64次 4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5 10:06:48#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的重要性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如今读书都是一个人一生中必要的经历。古代的读书人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份能养活家庭的工作。但是有的人是志存高远的,他们读书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抱负。武维华就是一个潜心修学数年然后,任官造福百姓的典型代表。
一、几十年求学路,赴美博士毕业后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
武维华,原是山西临汾市人,1961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全家迁回祖籍山西孝义。回到孝义后武维华就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后来就在当地中学做了一名教师。
但是志向高远的武维华觉得这并不是他要的,他缺少的仅仅是一个实现自身梦想的机会,他只需要静静的等待这个机会的到来。
在等待机会的同时,武维华也在广泛学习知识文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
1977年,高考恢复。武维华知道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已经到来,因此他报名高考。当第一年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武维华不负自己的期望,顺利考入山西大学。
因为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都与土地打交道,就连武维华也种过一段时间的地。但是种地一年的辛苦也只能换来家中的温饱,其他根本没有多少经济收入。
有时天灾多,武维华家还要饿肚子。可能是出于兴趣,也可能是深知农民的艰辛并立志改变这种情况,所以他选择就读植物护理专业。
从山西大学毕业后,武维华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没达到完成梦想能力。所以他觉得应该继续提高自己,于是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攻读植物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当年,武维华算了一个"高才生"。
只要踏入社会就"不愁吃穿"。
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诱惑满满,但是只有坚持下去的人才能成功。武维华就是因为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成功这条路他越走越远。
在研究生这几年,武维华也是废寝忘食。一心就钻入书堆和文献中,几年的时间对他来说过得非常快。
在研究生毕业后,武维华跟随他的导师前往北京农业大学,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武维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
因此1987年由国家资金委资助赴美国进行学习。
来到美国的武维华觉得这里的专业知识更为先进,因此他想国家申请继续在美国读大学。1989年9月,武维华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11月博士毕业后武维华选择继续在美国学习提高自己。
于是他马上来到哈佛大学生物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完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任教。
回国后的武维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最初的他觉得教书育人就是他几十年的梦想,而且他也很习惯这样的教学氛围和工作内容。
二、大梦初醒,决定从政造福人民
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武维华又开始迷茫了。
他感觉“百年育人”并不是他的最终梦想,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知道了他的梦想是改变农民的困苦生活、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在再一次清楚自己的目标后,武维华就开始为其做准备。
2010年,武维华加入“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是我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武维华就本着都是为国为民的思想加入了精英汇聚的“九三学社”,之后也一直在努力往上走,毕竟“人微言轻”。
经过武维华的不懈努力和其众多的科研成果,2017年12月7日武维华接任主席职位。
在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时,问他是如何有今天这般成就时。
武维华说到:“我读大学那个年代,正是国家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时期,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当时的教育氛围就是大家努力学习,一起为建设国家出力”;
“而且在那个年代,许多的先辈都是为国出力,不怕吃苦。比如邓稼先前辈,他瞒着所有人为国家工作,完成原 后奖金只有20元,但前辈们依然自豪骄傲的为国家奉献一切”。
也许,正是他们当时的教育氛围还有先辈的榜样作用影响了武维华,这也的精神支撑他走完漫长的求学路并下定决心回国报恩。
三、赴美求学,回国后任职无数
武维华长达十年的求学路,成果颇丰。他在美国进行科研工作时就获奖无数,回国后更是加紧科学研究。1977年武维华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02年到2018年长期任植物生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一个个职务,无一不体现出武维华科研成功的丰硕和国家对其的认可以及重视。
当选“九三学社”主席的武维华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汇报中央一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
如今有关武维华新闻的都是其到某地考察,当然这也是造福民众的方式之一。
总结
一个人的成果不但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一个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来得,也可能来得很慢。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并在此期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然后当我们有所成就时,一定不要被成功迷住了双眼,一定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最后,成功的路上必定磕磕绊绊,但是我们要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这个人就是武维华,他从小的家庭不是特别的富裕,但是通过他不断的努力,最终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但是他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所以申请去美国求学,并且在他求学成功之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通过自己的能力来造福人民。
- 来到美国的武维华觉得这里的专业知识更为先进,因此他想国家申请继续在美国读大学,1991年11月博士毕业后武维华选择继续在美国学习提高自己,武维华长达十年的求学路,成果颇丰。他在美国进行科研工作时就获奖无数,回国后更是加紧科学研究。1977年武维华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 武维华院士 197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02年到2018年长期任植物生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1年11月博士毕业后武维华选择继续在美国学习提高自己。于是他马上来到哈佛大学生物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完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任教。回国后的武维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最初的他觉得教书育人就是他几十年的梦想,而且他也很习惯这样的教学氛围和工作内容。二...
-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
-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的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提起我国的科技进步,相信大家都记得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吧,当初钱学森先生回国,在中国和美国各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而钱学森归国后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虽然钱学森先生已经去世,但是历史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为...
- 潘军,上海交通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获得双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近二十年,后毅然回国,加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她用独特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诠释了金融研究的快乐与价值。潘军的成长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从小在上海中学就读,她成绩优异,展现出非凡的学术潜力。然而,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