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72次 11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4 07:17:52#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总体来说取消博士统考是好的。想考博,“寒门弟子”不是你学业不精的借口。
为什么说取消博士统考总体来说是好的呢?1、背景: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新的招生简介 “从2018年起,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想在交大读博,要么本科直博,要么硕博连读,要么就只能进行申请然后指望考核通过了。
2、 招生政策的改革初衷: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亚光详细介绍了上海交大博士招生政策调整的具体做法和改革初衷。
根据《简介》,想要成为上海交大的博士就只剩三条途径,一是本科生毕业直接申请读博,这与本科生毕业申请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也就是保送研究生,流程一致;二是硕博连读,也就是在读硕士生申请保送博士研究生,三是引发了广泛讨论的“申请-考核”制。
所谓“申请-考核”制,是用对考生的个人申请审查取代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选拔制度,通过学校自主的综合考核考察考生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强化导师与科研团队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
3、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呢?
来自普通高校的考生在网上悲叹,比如其中一位写到“我对申请考核制是很避讳的,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力有缺欠,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项都不得已填无,我深感可耻,于是对统考录取是极其热衷的……”——然而,“直到今天,得知上交实行申请考核制,取消了自主命题的考试,尝到了心里苦是什么滋味。本来多少对于跨校考还有那么一些迷之自信,现在被冷水一浇,所有的劣势都显露无疑。”
这说明了该制度对选取博士质量有一定的把控。很明显能力有缺欠的想考博者会先有筛选,进一步提升了博士生的水平。有可能的话,博士生的水准提升,相信博士也会越有价值的。这对于致力于考博的人来说是好事。
4、好处:
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曾对该校当时通过“申请-考核”制选拔的在读博士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7.05%博士研认为,“申请-考核”制度避免了单一考察应试能力,有利于博士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有21.43%的学生认为,取消统一的考试可以吸引更多的研究生报考,提高学校报考的积极性。
5、博士的考量标准不应是“考试”而是能力,
对于基础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这毫无疑问是国家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去实现的。高考对所有人来说有重大影响要尽量追求公平。
但对于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公平性,无疑会损害教育的效率,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招一个博士,是期望其能够做出成果的,所以招生阶段就应该是以研究成果为导向,而不是课程成绩为导向。
有个网友的分析我很赞同:“如果一个人科研能力强,文章发表的好,往往意味着他数学和英语写作不错,这样的人一般高考不会太差,即使高考严重失常去了普通院校,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也大大胜过周围同学,往往在本科的学习中也早已抓住机会通过保研或者考研进入到985或者211高校的研究生院,再退一步讲,即使他本科没反应过来,硕士期间非常努力Publication(论文)很多,也往往能通过申请制入学获得导师的青睐。”
6、、让目标不清晰者及时打消念头
因为很多人实际上对博士需要做什么,能不能够博士毕业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报考博士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惯性”,及早打消念头不是坏事。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申请-考核制”使真正有学术研究趣向、有学术研究背景、有学术研究潜质的申请者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更为便捷,无疑是博士招生改革的方向。
考核的是能力,不是寒门与富家如果说寒门弟子更难考博了,那也只能说明富家子弟也已经更加努力上进,你还要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根据这项制度,有能力者,不论是寒六弟子还是富家子弟,都有机会考博士。- 最近几年,中国高校的博士招生制度悄然发生着变化: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为代表的许多高校,都在探索以申请—审核制取代沿用已久的统考制。这一变化引发了考博群体的密切关注甚至是质疑:申请—审核制真的能更公平、更合理地招收到比统考制度下更好的博士生源吗?
看似“公平”的统考制很难甄别学术人才无可否认,就公平性而言,博士统考远胜于申请-审核制。因为在同一份试卷面前,衡量每个人的尺度相同,等待每个人的录取机会也均等。但是,博士是最高学位,它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从根本上对博士招生提出了不同于高考或考研的制度需求——要使真正有创造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传统的统考制的不足恰恰在于,考试可能很难将适合学术研究的有创造力的考生甄别出来。学术研究强调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质的评鉴,很难通过传统的、更适合评估考生至上和记忆能力的闭卷考试实现。一些通过统考的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但可能根本不适合学术研究,更得不到导师的认可。而统考制死板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名校的入学资格,花费多年时间,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根本无益于甄别最合适的研究型人才。而申请—审核制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导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生。简历、研究计划书等详实的材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使导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术背景、训练和潜质,遴选最合适的学生。在从博士生候选人向博士生的转换过程中,“资格考”(QE)也通常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避免了考生成绩与他们死记硬背能力直接挂钩。
申请-审核制可能的不足与弊端当然,人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申请-审核制可能导致“唯出身论”偏见的出现, 使非985和非211高校的学生受到“歧视”。在闭卷考试中,考生身份的保密,会使考生避免因自己出身的学校没有名气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但是在申请—审核制中,学生的所有信息都需和盘托出,其中的身份信息自然会影响导师的判断和评价。在“出身论”甚嚣尘上的社会,人们都戴着有色眼镜,不可避免会让一些学生吃亏。这需要导师组基于大量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减少这种偏见的发生。与此同时,申请—审核制需要考生准备许多课本以外的资料,这可能会使造假日益普遍。比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专家推荐信的可信度就很难保证。因为基于专业声誉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有关系或从知名高校毕业的学生自然占尽天机。而即便是看起来能够反映考生潜质的研究计划书,如果能够得到知名导师的点拨或润色,或者干脆请人代劳,可能也会有失公平。此外,为了积累学术成果,许多考生不惜花钱买版面或找“ ”发表论文,使人才甄别更加困难。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生:许多过去考不上的学生,可能在申请—审核制下脱颖而出;过去可以考上来的学生,在申请—审核制下则有可能无法入选。这可能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有关,也反映了博士招生制度所带来的生源结构性影响。
申请-审核制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博士质量?无可否认,申请—审核制使导师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前了解考生的背景和情况,并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去选择最心仪的弟子。而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匹配关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此而言,申请—审核制的价值凸显。但实际上,与国外高校夺人大战的激烈程度相比,国内高校的生源竞争并不明显,因而招生制度改革也未必会影响考生的选择。国内某个专业最优秀的大学就那么几所,考生可以选择的余地本来就不大。加之高校师资招聘越看越“崇洋媚外”,新聘教师主要以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为主,这使得许多优秀的考生瞅准机会就往国外跑,博士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国内院校博士生质量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想要提高博士生质量,至关重要的其实是建立宽进严出的制度,让学生意识到读博的机会成本和潜在的失学风险。当获得博士学位的门槛变得更高,对真才实学的要求变得更严时,哪怕读博士的大门敞开,相信也没有许多人敢滥竽充数、冒险一试。而目前的情况是:一些高校的博士出口不仅相对容易,还可以作为个人逃避就业的藉口,这使许多没有学术能力的人企图浑水摸鱼,而拉低了博士生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在申请—审核制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高校还可以优化招生流程,便利师生双方匹配。比如,建立跨校联盟去共享成绩单、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使学生免于多头申请而疲于奔命,也利于高校之间互通有无。当然,在“抢人大战”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此种合作可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
博士生申请审核制,需对应建立淘汰机制
实行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是博士招生培养改革的大势所趋
我国已有多所学校,比如清华大学,实行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这是和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相接轨的招生制度。以前采取的统一考试做法,貌似可以保证招生公平,但是,却引导学生以应试方式对待考博,不适合招收有学术素养、潜能的学生。但要执行好这一制度,需要推进大学教育与学术管理改革,并加强对博士生的过程质量管理,严格博士生淘汰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考研、考博,都实行统一考试+学校复试的招生制度,虽然这给了大学和导师一定的自主权,但总体来说,这种招考方式,让考研和考博也变为应试。大学招收到的学生,统一考试分数很高,但却缺乏学术能力、学术素养。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尤为重要的是,以前我国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采取把好招生关的方式,控制质量。考上博士后,有的学生并不努力做学问,而采取混的态度,而大学也没有严格的要求,结果使博士教育质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所有招收、培养博士的机构,都开始意识到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提高了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有的人读八年、十年都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最后被大学清退。大学严控博士生培养质量,也就为推进博士申请制提供了支撑。
舆论担心的就是,没有了统一的测试,有的有钱有势可以方便地申请读博。这在以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目前,即便权势人物申请博士,是很难混到一张文凭的。如果出现那种情况,这将是大学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堵死继续推进申请制改革的道路。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大学应该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明确申请审核条件,完善导师制。
还有很多人担心,实行申请审核制,会降低录取门槛。其实不然,实行统一测试,只不过是有一条分数门槛,而实行申请审核制,是要对申请学生的以往学业成绩、学术表现(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活动)、大学面试考察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申请的门槛高低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申请录取比例,如果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比较多,录取比例低,那申请难度是很大的。二是大学在审核时,坚持教育和学术标准,对每个申请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为避免在申请审核制实施过程中,出现公众担心的权势交易、人情关系,以及拿学位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等问题,有必要针对申请审核制,推进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要在学校内部治理中,推进行政权、教育权与学术权分离,作为教育和学术事务的博士生招生,应该交给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和各学科博导负责,学校行政不能干预。
成功推行博士生申请审核制度,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博士生招生培养改革,而且对今后的研究生招生改革和高考录取改革,都有重要影响。如果高校能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申请审核制,并建立博士教育淘汰机制,提高博士培养质量,也就可在研究生招生、本科生招生中,推进申请审核制——学生自主申请,大学自主招生。因为影响高考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的无非也是两点,一是大学能否做到独立招生,二是培养能否做到“严出”,名校坚持“严进严出”,招生申请审核门槛高,要顺利毕业也难;普通学校则实行“宽进严出”,申请门槛放宽,但坚持高质量标准。
为此,对于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我们乐见其成。也期待这些学校的改革,能为我国整体考试招生培养制度改革探索成功的经验。- 这也是在与国外高校争夺人才资源,改变国内高校的博士水平口碑。比如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资源经常交换政界资源,国内口碑臭的要死。此举表面上看是宽进,实际上是拔高了要求,至少对硕士候选人提高了要求。如果硕士没什么成果,那就不可能只通过考试混入博士;其次拉大了博士年龄,删掉没有社会经验、心智发育不成熟、又不无学术志向的年轻人。总之,此举确实可以提高整体博士水平。可以摆脱“中国博导、博士90%不合格”口碑。因为这样做,主要靠学生在读博之前已经接近博士水平,而不是靠博导迫不得已的宽出培养。
- 都到读博士这个阶段了,考察的难道还是基础知识吗,读博最看重的是科研能力,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等等,另外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也和本科阶段不同,以科研实践为主,教学基本集中在硕士一年级阶段,后期基本就忙活科研论文,帮导师做项目等等。既然如此,读博还能用一张试卷衡量吗,博导招学生也是来当学生及助手的,不是来考试的。
另外博士是基本是导师负责,导师愿意要基本就能录取,招差学生不是砸自己招牌吗,何况博士毕业硬性要求很高,不达到标准发几篇高水平论文都不能毕业,所以说招生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还有别把高校招生想的那么黑暗,面试就没有标准了吗?没点干货连资格都没有,还能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另外读博基本都是立志有科研事业之心了,在学术圈有钱有势有背景也代替不了成果,更何况有钱有势有背景谁还在国内读博啊,有志科研的都不多吧,甚至还不如本科或者硕士毕业找个好工作然后工作过程中在职进修一下,博士毕业可是要4,5年啊,读出来都30多了。
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甚至硕士招生取消统一笔试那肯定不行,但博士招生这样做是正确的,不然统一考试的话那硕士三年就别科研了吧,一个个继续像以前一样背书本上知识,那硕士还有什么意义。 - 好处是没好爹好妈直接淘汰,这样竞争的人少了,别人上更容易,致于寒门什么的,认命吧,谁让你不是官二,红二,拆二,富=,出身低本就低人九等,怨命吧!
- 取消统考好,但招聘不得以硕士,博士为要件!
中国千年以来的人情社会,会让寒门子弟进吗?
十年靠推荐上的大学,已经够扯了,与国际接轨,就全面接轨,放开私立建大学! - 前期资源已经分配好了,现在用拥有的资源牟利。例如博士,基本权利代表了一切
- 什么时候博士变成考上的了?博士一直是看上的好不好.只要看上了,一定会考上,看不上基本都考不上.
- 如果读博还要考上去 拿他的出身和能力根本不适合做科研
- 本硕出身不好的,专业不对口的难上加难了,虽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首先得证明自己是英雄。。。。
- 总体来说取消博士统考是好的。想考博,“寒门弟子”不是你学业不精的借口。为什么说取消博士统考总体来说是好的呢?1、背景: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新的招生简介 “从2018年起,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想在交大读博,要么本科直博,要么硕博连读,要么就只能进行申请然后指望...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随着科举制弊端的产生,其为中小地主广开仕途的作用亦大大降低。有的时候,“榜出,率皆权豪子弟”,出现了“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严重情况。为克服这些弊病,宋代科举考试采取了糊名、誊录等作法。 唐穆宗和敬宗时,都下令“名登科第,即免征徭”。唐武宗时,更明确规定进士科出身的人...
- 你好!最早是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后来科举制度却成为残害读书人的武器,在清朝末年被取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ouzhouandy 2006-03-03 · TA获得超过22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66 采纳率: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