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514次 4个回答 更新于 2025-01-16 00:54:20#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导师不是自己选的,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 导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是个双选的过程。初试不选导师,只选方向。在基本确定能够通过初试后,就要赶紧联系导师了。可以早点去你要报考的学校打听一下,这个方向的导师都有谁。
研究生导师详细要求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
2、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每年保证能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基地指导硕士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具备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近三年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亦可申请硕士生导师资格。
4、具备本门学科系统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具备解决复杂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选定有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经历。
6、研究方向稳定,现从事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承担有科研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必要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7、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8、身体健康,能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工作。
扩展资料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师 - 报考研究生时,导师不是自己选的。
①只有少部分的学校在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就要填写选择的导师,而绝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复试被拟录取后,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来确定导师。
②被报考学校拟录取后,需要自己选择导师,如果选择的导师同意接收,就选择成功,如果该导师没有名额了,或拒绝选择,就只能再次选择其它的导师,直到有导师同意接收。
③为确保导师同意接收,一般情况下,在通过硕士研究生初试后,要提前联系中意的导师,如果导师同意接收,也会增加复试录取几率。
扩展资料
①研究生基本介绍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也有相关科研机构。普通研究生统考科目为外语、政治和专业课。
②硕士生导师基本介绍
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③硕士生导师主要工作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生导师。 - 导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是个双选的过程。
初试不选导师,只选方向。在基本确定能够通过初试后,就要赶紧联系导师了。可以早点去你要报考的学校打听一下,这个方向的导师都有谁。
关于选导师,各个学校不太一样。比如西电,是报考时选研究方向,每个方向基本对应一个导师。复旦则是,考后复试完,选导师。不论哪种,如果跟导师有特殊关系,总会得到不一般的照顾。比如,你成绩不算高,但老师就要你,学院一般也会尊重老师选择,毕竟成绩不能说明一切。
如果,你只是一普通学生,想要跟导师硬扯上关系,我劝你还是要慎重,老师一般很忙,不要引起他们反感。
补充:名校一般还是很公正的,不用太担心,考的高才是王道。即使有潜规则,也会先淘汰那些在录取线边上的。 - 考研导师并非自行选定。在硕士研究生报名过程中,仅有少数学校要求考生提前选择导师,而大多数学校则在考生通过复试并被拟录取之后,通过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来确定最终的导师。当考生被拟录取后,需要主动联系心仪的导师,并了解对方是否愿意接收自己作为研究生。如果导师同意接收,那么考生的选择就会成功;然...
- 报考研究生时,导师的选择并非由考生自行决定。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在硕士研究生报名阶段并不要求填写导师信息。这一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考生完成报名并参加入学考试;二是通过复试被拟录取后,由考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导师关系。在少数学校中,导师选择会在报名阶段就开始。但即便如此,这...
- 考取研究生时,不能直接选择导师。通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需要选定导师进行科研指导,而这个导师是由学校推荐的。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来初步确定可能的导师,但最终的选择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学校会根据各个导师的研究领域、科研...
- 在报考研究生时,如果你已经认识并希望跟随某位导师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你可以选择这位导师作为你的指导教师。然而,如果所报考的学校没有你认识的导师,或者你没有明确的导师选择,那么在你被录取后,学校可能会根据你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为你分配一位导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通常会考虑你的专业背景...
- 学校会根据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以及学科需求,推荐合适的导师。考生在报考时,并不能直接指定导师,而是通过学校推荐的方式,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或研究团队。这一机制旨在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适合其学术发展和研究方向的指导。双向选择的过程确保了导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会组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