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48次 7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6 19:58:50#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考研之路重在坚持
我先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胡杰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本科大四学生,今年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成绩为412分。我在读大三时,有一天我女朋友说万学教育海文考研梁伟伟老师这几天将会在我们学校讲考研全科精细规划课程讲座,为了陪她!我就凑合的去听了,以前同学都说听讲座没意思,反正都是谈些学习之类的,这次去了后,梁伟伟老师讲了一些我的大学我学会了什么?我的大学我记住了什么?考研规律,每天学会坚持,教育带给我的收获,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一个老师把一个现实与理想说的那么透彻,这次听了他的讲座就像被灌了鸡血一样,突然脑海里面想到读研后的场景,考研是读书不可逾越的一条路,读几本书改变一生的命运,用一年的努力成就自己以后50年的辉煌,所以我决定和女朋友一起考研。
今天我就和大家浅谈一下我考研的经验
(一)专业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金融,应该说和很多跨专业考金融的人相比,我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人民大学自主命题,不确定和不透明因素增多了许多,因此,我选择了海文。2月份时,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海文北京分校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尽管我是科班出身,但还是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最重要的是,海文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结交了许多研友,也掌握了即时信息,为我节省了查询考研讯息的时间和不便。我在二战初期是走了许多弯路的,开始时由于心理阴影本打算放弃金融,所以我看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后来当得知人大金融的考试科目基本和联考科目维持原样时,对于金融的爱好还是让我决定冒险放手一博,那段时间又把人大金融的指定书目看了一遍,后来专业硕士的出现一度让我特别纠结,经过反复权衡后,我选择了金融专硕,这完全是一个未知的事物。专硕只考四门功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还有《公司金融》,人大的考试大纲不同于国家的大纲,书本也都是指定人大自己老师的书,这其中的《投资学》是很难得一本书,被称为一本“硕博士论文集”,里面有许多未来人生或许不会再见到的数学符号,我在投资学的复习上还是以厦门大学出版的郑振龙和张亦春的那本《金融市场学》为主,同时也把刘红忠的《投资学》大致看了两遍,后来的考试证明了,刘红忠的《投资学》虽然很恶心,但是一定要看,今年考试中在名词解释里有两个名词——大宗交易机制和正反馈投资策略,以及在简答题中有一道“简述正反馈投资策略对股市泡沫的影响机制”,这几道题都是出自这本《投资学》,假如没仔细看过这本书的话,恐怕这几道题很难回答上来,其实这也反映了人大专业课出题的随机性,因为是题库制,所以题目没有什么重难点之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被抽到,这也需要我们复习时更仔细更全面。《公司金融》也是专硕考试独有的考试科目,占的分值比重也是蛮大的,我除了看指定的朱叶的《公司金融》外,还看了ROSS的《公司理财》以及CPA考试的指定书目《财务成本管理》,个人感觉ROSS的那本书虽然是经典教材,但似乎并不适合应试,而且由于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地方看的会很别扭,比较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一下《财务成本管理》这本书,当然,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只要能把朱叶那本书认认真真看明白了,应付考试也是没有问题的。《货币银行学》没有什么可说的,非常简单的一门课,主要是些识记的东西,没太有什么技术含量。《国际金融》是非常难的一门课,难在它的综合性上,考察你对宏观金融的把握能力,最常出论述题,论述题也是最能反映一个人金融素质的题型,这也是为什么人大的考题那么爱出文字性的论述简答题,而不是计算题。个人认为在复习国际金融这门课时,除了对书本上的理论烂熟于心外,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并且多看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或论文,都会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至于做题的话,因为人大自主命题没有太多题目可以借鉴,我在复习时,主要还是做了历年的金融联考真题,以及人大经综有关国际金融部分的题,其实这些题目和最后的考题都不太贴近,但多做一些题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
(二)政治
政治最好是在政治大纲出来之后再着手准备,不建议政治复习得太早。我是从九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的,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人喜欢用教育部出版的那本《大纲解析》,也就是传说中的“红宝书”,那我始终没用过,主要原因在于“红宝书”没有标明重点和考点,虽然它是最权威的书,但我觉得我看这种层次不鲜明的书容易睡着,所以选择了《序列一》。《序列一》我总共看了三遍,我每看完一大部分(比如马哲,毛中特等)便做这部分相应的《序列二》中的题目(只做选择题,因为没有时间做大题)。做完这些后,基本上已进入12月份,我买了一本王锁明的《核心考案》(现在貌似不叫这个名字了)开始背诵记忆,同时开始做《序列三》。《序列三》中前面一部分是时政和当代世政经,这一部分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反复看了好几遍,时政题我基本就是看的《序列三》,其他的题做得很少。当然时政题偶然性太大,你无法完全复习到,所以平日里攒RP也是非常重要的。背完《核心考案》后,我又回顾了一遍《序列一》,做到查漏补缺,这一遍是比较快的。临考前做了肖秀荣的《最后冲刺四套卷》,应该说这套题是市面上大家最认可的模拟题,推荐大家好好做一下。最后对于政治的复习我想说一点就是,对于想在政治上拿高分的人来说,客观题那五十分至关重要,大家主观题得分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就在客观题,尤其是多选题上面,另外,政治复习尽量不要押题,最好做到每个知识点你都心里有数,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英语
英语一向被视为鬼门关,很多人其他三门都考得特别好,结果英语受限,千年道行损于一旦。2014年考研我考的是英语(一),考了75;2011年考研,复旦金融专业硕士要求考英语(二),考了82。整体而言,英语(二)要比英语(一)容易一些,但也没有像四六级那么简单。英语(一)和(二)在题型上的区别可以从网上查到,这里我不再赘述。但不管是备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我都建议统统按照备考英语(一)的思路和方式去准备。一般而言,数学和英语是我们在考研过程中最早开始准备的两门。在英语复习的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开始时多拿时间看英语,越往后,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越少,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在基础,开始时好好夯实基础,到了后期自然水到渠成,每天花一点时间保持语感和做题的状态就可以了。刚开始复习英语时,要抓好两点,一个是单词,一个是长难句。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我知道很多人都反感背单词,因为背了之后总是记不住,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背单词的方法就是不集中在一个时间背,而是分时段背,比如说,早中晚各半个小时,这样要比你挤出一个半小时专门背单词的效率要高很多。另外一点就是尽量缩短背单词的周期,提高周转速度。我个人觉得这样背单词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有助于减轻对背单词的厌恶感。背单词的同时我也会每天做几篇阅读,一方面培养自己做题的感觉,另一方面对文章中好的长难句我会拿出来做专门的翻译训练,能快速准确的阅读长难句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阅读当然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好阅读,我觉得,实力和技巧必不可少。我去北京上过新东方的考研英语班,感觉受益还是蛮多的,尤其是阅读方面,学到了许多技巧,这些技巧在长期的做题训练中逐渐融会贯通,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选择用书方面,毋庸置疑,最好的肯定还是历年真题,“真题至少做三遍”这句话基本上成了英语备考的口头语。除了真题,我认为用来做阅读训练的还不错的书,一本是张剑的《150篇》,一本是张锦芯的《200篇》。至于写作,我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的,一是多练,二是积累好的句式句型,组合成自己的原创模板,这是对于像我这种写作水平一般的人而言的,这样做在考场上可以省去构思的时间,对于写作水平高的人,自然还是脱离模板,写出高分作文不在话下。最后我想谈一下做题的顺序,其实很多人都说先写作文,但我一直是坚持先做阅读,依次往下,最后做完型,我觉得先做阅读而不是先写作文的好处就是作文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比较头大的一项,如果看到了很生疏的题目,很可能会由于开始的紧张而耽误大量的时间,所以我建议还是先做阅读比较好。
(四)数学
由于我的数学基础一般,我开始先是把大学时发的高数,线代和概率的课本看了一遍,并选择性的做了后面的习题(我并没有使用大家都推荐的同济的高数,清华的线代和浙大的概率,课本的选择我认为并不是特重要)。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之后也用过海文考研李永乐的《复习指南》,总体上感觉,李的书相比而言要难一些,偏一些,其中有些方法是很怪异的,据说是李老先生自己钻研多年研究出的简便方法,但写在考卷上的话是要冒不得分的风险的,因为可能改卷老师也看不懂这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最好还是以李的书为主吧,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李的书。《复习全书》自然是最主要的用书,除此之外,我在六月份还做了李永乐的《660题》,都是选择填空题,难度比考研真题略难一点吧我觉得,暑假时我上了一个辅导班,之后把上课的笔记又仔细整理了一遍,感觉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九、十月份还是以《复习全书》为主,同时看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进入到十一月份,主要以真题训练为主,我都会严格把握时间,通常真题必须在2.5小时内做完,甚至在2小时内做完。做完真题后,我还做了《400题》和《冲刺135》。临近考试半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是隔三差五做一套套题,保持住考试的感觉。我认为数学考试,心态的稳定尤为重要,往往开始时做的顺利就会一顺到底,如果开始磕磕绊绊,如果不及时调整好心态,很容易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后面的题也会做不好。因此,当考试遇到阻碍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今天我想谈一下,除了良好的心态和稳固的知识储备外,饮食和睡眠也至关重要,而且越是到了考研冲刺阶段,尽可能吃的好一些,不需要再顾及体重或是什么的,我不喜欢睡前再把一天所学的东西回顾一遍,因为那样会让我越想越兴奋。好的饮食和睡眠是拥有一个好身体的保障,九月份之前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出去跑半个小时,九月份之后虽然没有再特意锻炼身体,但之前的运动使我在后来几个月的时间里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我经常拿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虽然并非出身名校,但我依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考研重在坚持二字。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梁老师曾经说过,只有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你才能成就别人所不能成就的。韬光养晦方可厚积薄发,心如止水才能气贯长虹。最后,愿大家都能笃定的坚持下来,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不论结果好坏,至少无愧于心。 - 薪水竞争力不是光看文凭的,能力和工作经验等也是非常关键的。
面对招聘单位时,研究生的薪酬期望要比本科生高一大截。中国海洋大学一名外语学院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毕业后她首选的就业去向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如果进企业的话,每月的工资不能低于2500元。而同样是该学校外语学院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对工资要求并不高,“现在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刚开始收入不会计较太多,能维持基本生活就可以了。”这名家是潍坊的本科毕业生告诉记者,毕业后她需要在青岛租房子,这是支出的大头,还要生活费、交通费、通讯费以及水电费,每月最好要1500元。
青岛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杜方科长告诉记者,从就业去向看,研究生的就业层次确实比本科生要高一些,由于知识储备比本科生多,研究生在公务员考试时能略占优势。2009年理工大共有近70名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其中研究生有13人,但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毕业生的比例为4000:200。杜方告诉记者,在一些大型企业提供的招聘条件看,研究生每月的收入普遍比本科生要高一档,平均要高出300元至500元。
第一,硕士大多数都是比较优秀的本科生考上来的。可以看做是一个优秀的筛选过程。就好像,专科生和本科生究竟差在哪里?一样,并不排除很多本科生能力也很强,但是用人单位只是省了选择的力气了。
第二,硕士的学习和本科不同,他们更多的重视实践,因为所跟的导师都是有项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有了实践的经验。这个经验除了让他们更快的跟上企业的步伐外,还让他们知道了,工作的基本情况,很少会觉得大材小用,或者是干几天就跳槽。
第三,多学的两年真的不是白学的,本科毕业的和高中毕业的时候各种能力真的强了很多,所以,多学习还是有好处的。因此,企业在定钱定岗的时候肯定不一样,就像招聘高中生和本科生肯定给的待遇不同一样。 - 刚上班,研究生一般管吃住的话4000多点,本科3000多
- 研究生8000 本科生呢年薪5到6万的样子
- 本科生5k〜1.3w,研究生6k〜1.4w
- 之前工作过的单位,本科生8w左右,研究生13。帝都某国企
- 看地方和个人能力
- 硕士研究生毕业步入职场,月薪水准通常位于8000至10000元的区间,展现出较高的就业待遇。不同城市对于学历的薪酬差异显著,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小城,本科生的月薪大体徘徊在3000至4000元之间,而研究生的月薪则在6000至7000元的范围,体现出学历对薪酬水平的明显影响。在一线城市或是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研...
- 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工资一般在8000-10000元以上。有些城市可能比较的小,经济本来就不是特别的繁荣,本科生的工资在3000~40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工资在6000~7000元左右。研究生每月工资多少钱 研究生毕业生就可以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来判断自己的工资合不合理。研究生学历作为我国最高学历,在以前包括...
- 研究生一个月的月薪在6000~7000元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月薪一般在8000-10000元以上。有些城市可能比较的小,经济本来就不是特别的繁荣,本科生的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月薪在6000~7000元。各大学研究生工资分别多少 一、北京工商大学起步年薪工资: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转正后平均税前起步年薪工...
- 1.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月薪通常在8000至10000元人民币以上。2. 在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本科生的月薪大约在3000至4000元,而硕士研究生则在6000至7000元之间,显示出比本科生略高的起薪水平。3. 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的起薪与毕业学校、专业以及工作地点等因素紧密相关。例如,毕业于211、985或双一流高校的...
- 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通常能够获得每月8000至10000元以上的工资。在某些城市,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本科生的起薪可能在3000至4000元左右,而研究生的起薪则在6000至7000元左右。研究生的每月工资水平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研究生学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历来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