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1次 2个回答 更新于 2024-12-24 00:43:04#精选# MBA微课、MBA研修、MBA学位
- “硕士”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大学。
学位制度的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却是以中世纪的大学为起点。学位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教师的资格问题,至于成为一种区别知识层次的标志和一种荣誉头衔,则是后来的事情。最早实行学位制度的是义大利和法国的中世纪大学,大约是在13世纪初,当时,三个学位,即学士、硕士和博士之间没有明确的层级区别和相互衔接关系。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按照巴黎大学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并从巴黎大学引入了学位概念。但是在牛津和剑桥,只有获得了学士学位的人才有可能向更高级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发起冲击;而要获得博士学位,则又必须先完成硕士学位的课程。十六世纪,英国的学位制度移植到美国;而美国在十九世纪以后建立起研究生教育,并把它和学位制度挂�,从而使学士、硕士和博士的三级学位制度趋于成熟,成为各国仿效的对象。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中世纪,欧洲大学始终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组织和机构。但现代大学的组织系统却与这种较大成就的机构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首先是系的组织。系(faculty)是按所教学科而形成的教师组织。从时间上看,它后于学生“同乡会”。在巴黎大学,它形成于 13世纪下半叶。按其原义,faculty是指知识或科学,以后逐渐演变为指知识的分支和部门,最后才成为指人的机构,即先前称为 consortum magistorum。虽然中世纪大学的“系”的组织与现代大学不同。但就最基本的方面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一种教师组织,而且是按学科划分的。 其次是学院的组织。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并没有学院的组织。最早的“学院”(拉丁文为collegium)产生在波伦亚大学,但不是作为教学的机构,而只是为学生解决住宿。几个或更多的学生(文学士)住在一个旅店或另外的地方,由教师对其学业加以辅导,以获得硕士学位,这就形成了一个collegium。在德国大学中,学院是由教授组织形成的。这些教授由大学教师聘请,为其补习,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成为一种教授会(Professoriate)的基础。较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学院,是巴黎大学的索朋(Sorbonne)学院,建于1258年。1263年,牛津大学建立了巴利奥尔学院,1264年,建立默顿学院.在中世纪,学院作为一个正式的、与教学有关的机构,其主要作用是授予学位。最初,系与学院并没有隶属关系,而只与大学发生联系。在巴黎大学、牛津、剑桥、里斯本、维也纳等“北方型”大学,每一个“系”推选出一名系主任 (deanus),由系主任和学生团体的评议员(councilor)选出校长。学院与大学的联系,比系与大学的联系,在时间上要晚一些。13世纪末,巴黎大学文学院院长掌管校政大权,实际起着巴黎大学校长的作用。以后,一些大学与学院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但学院对大学一直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直到今天,欧美大学与所属学院之间的关系与此并无多大不同。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是受当时手工业商业的行会影响形成、建立的。最初,甚至它的许多名词都是直接从行会借用的。“同乡会”每年选举1—2名首领,名曰“顾问”或评议员(consiliarius)、大学校长 (rector),等,都是行会首领的名词。这些名词经欧洲民族语言的发展,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是现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前身,它同样是在行会的影响下建立的。中世纪大学的目的,最初是培养教师。而学位就是一种教师的资格证明,这与同业行会的开业执照是一样的。与行会的制度——要成为首领或业主,必须经过两个阶段,学徒、职工——一样,要成为教师,也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进校后,选择某一教师学习4—6年后,在阅读、文法、修辞和逻辑上掌握初步知识,经过其他教师的许可,就以获得“学士”学位,也就是取得了进行初步教学的资格,这和行会中从学徒升为职工一样。“学士”(baccalaurecus)一词,在当时并不是大学特有的,在行会、教会及骑士中都使用,意为“入门者”。获得得这种资格后,就可以成为教授的助理,起教学辅助作用,略似于现代大学的助教。在此基础上,经过6——10年的学习,就可获得“硕士”或“博士”的学位。在中世纪大学,硕士和博士并没有程度上的区别,而只是在仪式上有所不同:硕士考试不公开,合格者,发给证书,取得教学资格,正式成为教师团体的一员,而博士考试则是公开进行的,有隆重的仪式。这种早期的学位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就形成了近代、现代大学的学位制度。 - 不知所云
- 硕士最早是做什么的?1. 硕士一词最早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时期,那时的硕士课程主要是对本科阶段学习的深入和拓展。2. 最初的硕士课程是为神职人员和律师准备的,主要学习拉丁文、神学、法律和哲学等知识。3. 硕士生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4. 硕...
- 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可追溯至五代时期,它最初是指那些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并非官职。古语有云:“硕者,大也。”因此,古代常用“硕老”、“硕儒”等称呼那些博学之士。这些称号不仅体现了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也象征着他们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在现代,硕士成为了一个介于学士和博士之间的研究...
- 专硕(专业硕士)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但在2009年,中国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正式推广专业硕士教育。教育学学硕和专硕区别 一、培养方向 教育学学硕是侧重理论研究,例如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等。而教育学专硕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二、学制年限 教育学学硕一般为3年,教育...
- 古义: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是一直不是官职。古人曰:硕者,大也 。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今义: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
-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